磁盤空間不足。 磁盤空間不足。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要求,2020年5月15日,慶元縣際下坑電站有限公司邀請相關單位人員及專家組成驗收工作組(名單附后),根據浙江齊鑫環境檢測有限公司編制的《慶元縣際下坑電站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表》,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和審批部門審批意見等要求對本項目進行驗收現場檢查,提出現場檢查意見如下:
一、工程建設基本情況
(一)建設地點、規模、主要建設內容
慶元縣際下坑水電站建設項目位于慶元縣隆宮鄉中村。攔河壩位于中村下游約200m,發電廠房位于攔河壩下游約830m處的河道右岸,為引水式電站。壩址以上集雨面積21平方公里,主流長1.56km,攔水壩為漿砌石重力壩,壩軸線曲折,長度約為17.6m,壩基面高程為505.55m,壩頂高程為506.80~506.95m,壩頂寬度為0.8~1.1m,不形成庫區,是一座以發電為主的小(2)型水電工程。
該電站建造于1977年,初設裝機容量為1×75kw,由于機組型號技術老舊,加上運行多年,接近報廢年限,老化嚴重,生產運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發電效率較低,豐水期棄水較多,為了挖潛增效,維持可持續發展,進行增效擴容改造。主要更新1#、2#機組水輪機,對攔水壩、引水渠道、壓力前池、壓力管道、發電廠房及尾水渠進行改造;改造升壓站。改造后1#機組水輪機的型號為HL180-WJ-50,發電機型號SFW400-6/850,水輪機安裝中心高程462.20m;2#機組水輪機的型號為HL130-WJ-42,發電機的型號為SFW160-6/590,水輪機安裝中心高程462.05m。總裝機容量為560k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為134.2萬kW·h。
(二)建設過程及環保審批情況
2015年,慶元縣際下坑水電站進行了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工程,并委托龍泉市水利水電勘查設計所編制了《慶元縣際下坑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慶元縣水利局于2015年10月20日以(慶水利函【2015】28 號)對項目初步設計報告進行了批復。根據《麗水市水利局、麗水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麗水市生態環境局、麗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麗水市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見》的通知》(麗水利【2019】37號)文件對整改類項目的要求, 2003年9月1日之后開工建設且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手續的水電站,于2019年12月底前補充完善相關手續。慶元縣際下坑水電站于2019年12月委托麗水市環科環保咨詢有限公司編制了《慶元縣際下坑電站有限公司慶元縣際下坑電站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建站初始至改造后整體評價。項目2019年12月30日取得了麗水市生態環境局慶元分局《關于慶元縣際下坑電站有限公司慶元縣際下坑電站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慶環建[2019]40號文件。
(三)投資情況
項目總投資108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25萬元,占總投資的2.3 %。
(四)驗收范圍
為項目的整體驗收。
二、工程變動情況
根據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表及現場檢查:項目建設情況與環評基本一致,無重大變動。
三、生態環境影響調查
由于電站初始建設于1977年,工程完工較久,初建施工期具體影響無法追溯。電站于2019年進行改造,根據現場勘查,改造期壩址、引水渠道及發電廠房等處因電站建設造成的植被破壞已經基本完成自然恢復,植被恢復情況良好,區域環境現狀良好。項目運營期間,壩前基本無庫容,流量在線監控正常運行,確保了引水后減水河段生態流量大于0.025m3/s。
四、水環境影響調查
本項目廢水為員工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由附近農民抽運作為農肥。
根據調查結果,水電站附近水體隆宮溪各主要指標均能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要求。
電站廠房邊界噪聲均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1類標準要求。
施工期間開挖產生的棄石碴和棄土基本回用于項目的建設和道路修建。營運期,項目區內在廠房和宿舍與辦公樓設置垃圾桶用于收集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清運。項目機械設備均委托廠家維護,電機維修產生的廢機油0.8kg/年,收集后用于機械設備潤滑。
七、驗收現場檢查結論
慶元縣際下坑電站建設項目工程建設、試運行的檔案資料基本齊全,提供會議的資料基本符合驗收要求;工程基本落實了“環評文件”和“環評批復意見”相關生態、環保措施要求;工程運行效果基本達到相關排放標準和有關規定要求;各項環保管理制度基本執行到位。項目基本符合水利水電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要求,目前項目已整改完畢并按要求公示。